2024年日本百年老字號企業破產數量創下新高這一現象,數量約為上一年的1.5倍且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文中詳細介紹了零售業和制造業受影響最大,占倒閉總數的六成。并通過長野縣400年歷史餐廳等案例說明這些企業面臨市場需求萎縮、成本上升和傳承困境等多種問題,還分析了老字號企業破產的多種原因,如商業環境變化、內部問題等,最后闡述了政府和企業為應對這一狀況所采取的多項措施。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潘小多、本報記者陳子帥報道。編者有話要說:日本帝國數據庫公司的最新調查表明,2024年日本那些成立超過100年的老字號企業,破產數量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這一年里,共有145家這樣的老字號企業倒閉,這個數字大約是上一年的1.5倍,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120家還要多。其中,零售業和制造業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倒閉企業的數量加起來占總數的六成。面對市場需求不斷縮小、成本持續上升以及傳承方面的重重困難,許多曾經輝煌百年的日本品牌舉步維艱,那么它們將依靠什么方法來擺脫困境呢?
日本長野縣有一家擁有400年歷史的餐廳,在2024年9月的時候停止營業了。
圖表相關內容。
日本被稱為“老字號大國”,全國有4.5萬家經營歷史超百年的企業,而且每年大約有2000家企業邁入“百年老店”的行列,這個數量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的。許多老字號企業歷經自然災害、市場需求變化等各種各樣的挑戰,憑借著進取精神一直存活到現在。然而,近年來,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多曾經高枕無憂的企業也難以幸免,眾多百年老店正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考驗。2024年,日本破產企業的數量超過了1萬家,同比增加了15.1%,這已經是日本企業破產數量連續3年增加了。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老字號企業破產的數量急劇上升。根據帝國數據庫公司的統計,在倒閉的老字號企業當中,零售業有43家排在首位,占比大約30%,這里面包括超市、百貨商店、和服零售店、日式高級料亭等傳統行業。制造業有42家企業破產,占比29%,涵蓋了水產食品制造、清酒制造、日式點心制造等食品相關產業。這些企業曾經代表著地方的特色產業,承載著百年的歷史,如今卻一家接一家地倒閉了。長野縣的大久保西之茶屋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這家蕎麥面店創立于1624年,已經有400年的歷史了。但是,疫情帶來的沖擊讓客流量大幅減少,雖然企業嘗試縮小規模,關閉了部分門店,可還是沒辦法維持盈利,最終只能停止營業。愛知縣的松河屋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這家成立于1862年的日式傳統點心店,由于消費者口味發生變化以及競爭加劇,市場份額不斷地減少。松河屋雖然努力開發新產品來吸引年輕消費者,但始終沒能改善銷售額,最終在2024年宣告破產。青森縣的中三百貨公司也沒有逃過厄運。這家創立于1896年的百貨商場,在巔峰時期,年銷售額曾經高達415億日元(100日元約合4.8元人民幣)。可是,隨著大型購物中心的崛起,傳統百貨店的客流量不斷減少,核心租戶的撤出更是讓經營狀況雪上加霜。2024年8月,中三百貨的最后一家門店被迫關閉,結束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經營歷史。
日本那些知名老字號關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曾經在京都生活過一段時間,京都匯聚了很多歷史悠久的企業和店鋪。京都的朋友還半開玩笑地說,在這兒,有百年歷史的店鋪都不敢自稱“老店”。然而,歷史悠久并不能成為老店的“免死金牌”,如果不能做到內外兼顧,就會在競爭中被打敗。東京有一家號稱“日本第一貴,日本第一好吃”的傳統點心店——花園萬頭。記者曾經從一個朋友那里收到過一盒這個品牌的“甘納豆”。除了盒子有點精美之外,里面裝的糖漬白蕓豆甜得讓人忍不住懷疑這家店怎么敢自稱“日本第一好吃”。記者最后本著不浪費的原則拿去煮粥了。2018年,花園萬頭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結束了184年的歷史,當時負債金額高達20億日元。這個案例被收錄進帝國數據庫公司出版的《倒閉的前兆》一書中,破產的主要原因被歸結為“缺乏變化”。現在的商業環境變化速度極快,特別是西式甜點和便利店的崛起,改變了消費者的購買方式。相比于專門跑到百貨商店去買一盒昂貴的日式點心,街角的便利店或者小甜品店顯然更方便。此外,花園萬頭的主打產品大多以禮盒形式出售,送禮文化的衰退進一步影響了它的銷量,導致企業營收逐漸下滑。盡管花園萬頭曾經嘗試多元化經營,和西點品牌合作開發新商品,但是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彌補核心業務收入的下滑。
天津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昭君長期關注日本老字號企業的發展情況,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日本整體經濟低迷和消費者喜好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小型零售業和制造業的老字號企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這也為它們的破產埋下了隱患。此外,日本近年來破產的老字號企業主要集中在傳統日式餐飲、日式服裝制作和銷售等行業。張昭君分析說,這些行業的消費群體非常有限,而且特別依賴海外游客。只有在東京、京都等海外游客比較多的城市,依靠旅游消費帶來的流量紅利與體驗經濟效應,這類老字號企業才能維持比較好的經營狀態。日本物價高漲,企業經營成本明顯上升,這也導致一些老牌企業難以維持下去。張昭君表示,知名度比較高或者規模比較大的老字號企業可以通過提高售價來應對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的上漲,但是對于很多小規模的老字號企業來說,這種成本壓力是致命的。內部出現問題也是百年品牌倒閉的原因之一。比如成立于1872年的白井松器械,是醫療與理化器械制造銷售領域的知名企業。然而,2023年,該公司長達20多年的財務造假經歷被曝光,之后不得不申請重組。創立于1900年的老牌紡織企業丸光原本是東京證券交易所標準市場的上市公司,因違法申領雇用調整補助金等違規行為被揭發而走向破產。在現代這種高度透明的市場環境下,一些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根本無法隱藏,即使有再輝煌的歷史也挽救不了它們的命運。此外,因為家族后繼者缺乏接班意愿或者能力而被迫關閉的企業也不在少數。根據帝國數據庫公司的統計,2024年上半年就有11家企業因為后繼無人而關門。日本社會長期存在的老齡化、少子化等問題,已經成為企業傳承的重大障礙。張昭君曾經在京都做過問卷調查,60%以上的老字號企業經營者都反映,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繼承人。日本年輕人普遍不愿意從事生產糖果、制作腌菜等傳統工作。而且老字號企業通常經營比較保守,很難進行大規模融資或者聘請專業的管理人員。張昭君告訴記者,日本老字號企業破產是上述結構性問題共同導致的,這些問題短期內很難解決,未來幾年破產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
對于日本老字號企業面臨的困境,專家們有不同的看法。據雅虎新聞網報道,武藏野大學教授秋元祥治表示,日本政府在疫情期間推出的貸款支持政策已經結束,很多企業開始進入還款階段,這加重了它們的資金壓力。秋元祥治認為:“真正的傳統,不是固守過去,而是不斷創新。只有適應社會變化的企業,才能真正存活下來。”獨立經濟記者安井孝之則認為,雖然老字號企業的破產數量創下新高,但是從整體來看,百年老店的數量實際上是呈現增長趨勢的。2008年,擁有百年歷史的企業數量大約是2萬家,現在,這個數字已經超過4.5萬家。所以,盡管從絕對數量上看破產企業增多了,但是整體的生存率是有所提高的。他認為:“老字號企業的強大韌性仍然存在,它們比一般企業更有可能渡過難關。”張昭君對記者說,雖然日本老字號企業增量比較大,但是60%的增量來自年營業額不足1億日元的小型企業,“這些小企業往往難以抵御市場沖擊,它們的退出是日本近年來老字號破產成潮的原因之一。”
面對這種狀況,日本政府和企業已經采取了多項措施。政府方面,推出了面向中小企業的“傳承補助金”,鼓勵年輕人接班。此外,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也在積極推動傳統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希望通過出口提升品牌競爭力。企業方面,部分老字號開始探索數字化轉型,通過建立電商渠道吸引新客戶。例如一些傳統點心品牌與便利店合作推出聯名商品。此外,品牌年輕化也成為一種趨勢,一些企業重新設計包裝、調整產品線,以適應年輕消費者的審美和需求。張昭君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對于老字號企業來說,堅守傳統固然重要,但是創新更加重要。不僅是產品的創新,經營模式上也要創新。是否聘請專業經理人來打理企業或者引進外部人才,都是老字號需要考慮的問題。對于公共部門來說,要做好支持工作。例如,京都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設立以政府為主導的老字號企業協會,對產品的售價進行相對地保護;二是設立專門扶持基金,通過授予企業牌匾等獎勵或者表彰形式,幫助傳統行業擴大知名度。此外,日本的大學也會邀請老字號企業的經營者或者手藝人到大學辦講座,促進文化遺產和傳統產業的推廣和傳承。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廉德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企業一方面要革新,另一方面要走出有限的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合作渠道。對于全球范圍內的老字號企業而言,日本的經驗和教訓無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如何在守護傳統的同時,適應現代商業模式,將成為決定這些企業能否持續經營的關鍵。面對市場變化,唯有創新與傳承并行,才能真正實現基業長青。
2024年日本百年老字號企業破產數量創新高,零售業和制造業受影響最大。這背后是市場需求萎縮、成本上升、傳承困境等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商業環境變化、企業內部問題等。盡管專家對老字號企業的發展態勢有不同看法,但整體面臨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已采取多項措施應對,如政府的傳承補助金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品牌年輕化等,同時公共部門也要做好支持工作,全球老字號企業可借鑒日本的經驗教訓,創新與傳承并行才能持續經營。
本文鏈接:http://www.cliniczone.net/news750.html日本百年老字號企業破產數量創新高:背后原因與應對之策 2024年日本百年老店破產數量超金融危機時期:困境與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