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參與兩會報道的現象,如深圳的“夸父”和江蘇的“蘇小麥”人形機器人分別在兩會期間承擔采訪、主持等工作,還介紹了人形機器人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體現了人形機器人的快速發展,以及政府對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智能產業的支持,預示著智能社會即將到來,引發人們對與硅基“同伴”相處的思考。
出門去做個采訪,結果一不小心就成了新聞,這位被稱為“媒體老師”的角色可不簡單。最近啊,在深圳兩會上就走紅了的人形機器人記者“夸父”,又跑到全國兩會的報道現場來了。
瞧,它戴著記者證,手里還拿著麥克風呢,一舉一動都特別有專業記者的范兒。“夸父”可不僅僅是在北京的街頭采訪市民,還跑到北京梅地亞中心去和代表委員們互動,這可把大家都吸引住了,紛紛點贊,而且還成了媒體同行們眼中的寵兒呢。可別以為只有“夸父”這么厲害,來自江蘇的特約記者人形機器人“蘇小麥”也不遜色。它呀,在自己所在的報道團隊里擔任主持人的工作呢,而且在后面還會參與新聞訪談、短視頻拍攝之類的工作。這可把網友們給驚到了,有人就說:“起猛了!早上一覺醒來,發現硅基的‘記者’都已經上兩會了。”從今年央視春晚上轉手絹開始,人形機器人就成了本年度新冒出來的“網紅”。從春晚到全國兩會,人形機器人能這么走紅可不是偶然的,而且可以預見,它在以后還會一直紅下去呢。人形機器人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領域里很典型的代表,它的快速發展是很多高科技企業在這個新賽道布局的結果。就在“夸父”和“蘇小麥”跟3000多名中外記者一起在全國兩會會場忙碌的時候,它們那些“硅基同行”也沒閑著,正在全國各地干著很了不起的大事呢。就像在浙江寧波前灣新區的某個企業的5G智慧工廠里,數十臺工業人形機器人運用“群體智能”技術,開展多臺、多場景、多任務的人形機器人協同實訓。在北京亦莊的機器人產業園里,相關的研發團隊正在測試新一代的邊防巡邏機器人呢,這些鋼鐵戰士可厲害啦,在零下40℃的極寒環境下還能自主決策,識別偽裝目標。還有,在距離這個產業園3公里外的地方,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的“天工”人形機器人,正以6公里/小時的速度刷新國產人形機器人的奔跑紀錄呢。
硅基的“記者”成為兩會的團寵,這其實就是科幻照進現實的一個小小的縮影。現在有好多高科技正在不斷地“落地”,走進大眾的生活。在兩會會場內外頻頻出現的這些科技“外掛”,可不僅僅是報道工作背后的小插曲,更成為了政府工作報告里經常出現的高頻熱詞和關鍵詞呢,它們正在引領著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潮流,深刻地影響著我們未來的生活。今天上午,政府工作報告里就提到了,要大力發展包括智能機器人等在內的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在全國兩會前夕,北京就發布了具身智能三年行動計劃,想要培育出千億級的產業集群呢。浙江、廣東等省市也已經出臺了支持具身智能或者人形機器人相關的政策規劃。這一次的全國兩會啊,注定是智能議題大放異彩的一次兩會。在采訪一線,人形機器人拿起話筒當起了“記者”;在委員通道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喬紅為“中國構建了人形機器人大工廠這一核心技術底座”而感到自豪;在互聯網上,中國政府網發布的“機器人群俠傳”視頻,讓網友們看了熱血沸騰。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科技拐點,隨著智能社會的來臨,像DeepSeek(深度求索)這樣的通用型人工智能大模型,還有人形機器人這種具身智能,都會成為智能時代的標配。除了人形機器人之外,像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等智能終端,也會更加深入地參與到我們社會的各個方面。從工廠的生產線到工地,人形機器人能代替人類去從事那些危險的工作;在醫院、商場、社區,它們可以從事接待、理店看貨之類的工作;在家庭里,還能照料老人、陪護兒童呢。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一幅充滿未來感的智能社會生活圖景的輪廓已經漸漸清晰起來了。以前,那些歐美科幻大片里的科幻景象,現在正在東方的這片熱土上成為現實。3月4日,北京市宣布,下個月中旬,將要同步舉辦面向人類和人形機器人的半程馬拉松賽。到時候,人形機器人就要和人類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了。未來已經到來。我們作為碳基生命,要怎么和硅基的“同伴”相處呢?又要怎么去迎接這個科幻與現實相互輝映的新紀元呢?你準備好了嗎?
人形機器人參與兩會報道是其走進大眾視野的一個重要事件,這背后反映了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眾多人形機器人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展示了其潛力,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推動著人形機器人及其他智能產業發展。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人形機器人等智能終端將深入社會各方面,我們需要思考如何與硅基“同伴”相處。
本文鏈接:http://www.cliniczone.net/news791.html人形機器人現身兩會:硅基“記者”的大舞臺